万众瞩目的“十四冬”开幕式即将到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主赛区呼伦贝尔,此刻正焕发出蓬勃的生机、迷人的光彩。
数年筹备,呼伦贝尔集全市力量,一次次披荆斩棘、一次次自我突破,只为赛事精彩圆满。
数年蓄势,呼伦贝尔点亮“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的发展之路,城乡面貌全面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健全,产业转型提速增效,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魅力之城拔节生长。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一场赛事的激情相约,一座城市的自信绽放,激发出无限可能。
提速度,魅力之城动能澎湃
位于海拉尔区的“十四冬”主场馆群。
1月初,“十四冬”筹备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作为“十四冬”主场馆,内蒙古自治区冰上运动训练中心通过举办多场高水平赛事,已经完成对比赛的场地条件、竞赛组织、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的测试。
“十四冬”是内蒙古首次承办的全国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也是历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中规模最大、项目最多、标准最高的一届体育盛会。从成为“十四冬”主赛区的那一刻起,呼伦贝尔便全城动员、全速推进。
一场场动员会、推进会、调度会密集召开,场馆设备维护、热源电源保障、周边环境整治、酒店配套服务、交通保障、安保等各项工作高质高效推进,各单位各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起办赛的强大合力。
目前,“十四冬”各项保障工作及全市确定的接待酒店、保障基地、调度指挥中心等26个重点点位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待命。
横跨伊敏河的哈萨尔大桥。
以“十四冬”为牵引,呼伦贝尔处处洋溢着一股干劲、一份闯劲、一种拼劲,如奔腾的蒙古马,以满格状态跑出干事创业“加速度”——
招商引资提标提速。全市各级党政领导挂帅上阵、带队出征,2023年1—11月,全市共赴外招商529次,举办招商引资项目签约、推介专项活动732场,全市新签约项目开工率、竣工率、资金到位率均位居全区前列。
项目推进争分夺秒。各地各部门紧盯项目报批、开工、建设等关键环节,逐项研究落实项目用地、环评、融资等保障措施,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全力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见效。全市重点项目开复工率、投资完成率均好于以往年度同期水平。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面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大力推行极简审批、拿地即开工等经验做法,持续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实行“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着力解决企业经营中的土地、融资、用工、市场等难题。
随着一批又一批文化旅游产业、农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项目和企业相继落地,呼伦贝尔传统产业加速转型,新兴产业加速壮大,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
2023年前11个月,全市366个市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69.1亿元,投资完成率102%;旅游市场持续升温,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接待游客2510万人次,旅游收入437.3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7.32%和207.72%;口岸经济繁忙,2023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总值完成216.9亿元,排全区第三位,“经济通道”逐步向“通道经济”转变……呼伦贝尔市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和全区排位均创历年来最高水平。
一往无前、快马加鞭,全市经济发展保持良好态势,一座魅力之城快速崛起。
增热度,冰雪之城活力无限
冬季那达慕人气旺盛。
2023年12月17日,以“喜迎十四冬·遇见那达慕”为主题的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十届冰雪那达慕如约而至,中外万名游客在呼伦贝尔零下40多度的林海雪原中开启冰雪狂欢。
越冷越热情。零下40多度,是此时这座城市的温度;“十四冬”的脚步,引爆这座城市的热度。
一方面,全民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持续高涨。全市中小学校浇筑冰场213块,313所中小学校冰雪运动普及率达到100%;广大市民走出家门,广泛参与大众冰雪赛事和趣味冰雪活动。近年来,呼伦贝尔市直接和间接带动参与冰雪运动人数超过20万人次,“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呼伦贝尔火力全开。
另一方面,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冰雪旅游持续升温。抢抓发展机遇,呼伦贝尔市统筹推动冰雪产业、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文化融合发展,积极谋划推进“冰雪体育”“冰雪赛事”“冰雪旅游”“冰雪文化”等业态和项目,推出“嬉冰驭雪·穿越兴安”畅游冰雪呼伦贝尔之旅等10条呼伦贝尔旅游冬季精品线路和2条跨境旅游线路,激情和梦想在这里绽放,冬季旅游成功破题。
无疑,“十四冬”和冰雪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新热点和新名片。当冰雪之城呼伦贝尔遇上“十四冬”,释放出的“热效应”远不止于此。
深入挖掘冰天雪地中蕴藏的巨大价值,热“雪”激昂的呼伦贝尔不断培育新增长点,冰天雪地正实实在在变成金山银山。
牙克石汽车高寒测试。
2023年12月中旬,牙克石凤凰山景区热闹非凡,保时捷、奔驰、宝马、兰博基尼等各类车如期而来,进行高寒测试和试驾试乘活动。
地处中国北疆的呼伦贝尔市,冬季平均气温在零下25℃左右,极端最低气温达到零下58℃,拥有独一无二的“中国冷极”品牌。得天独厚的冷资源为发展机动车、航空器等工业品耐冷性测试创造了绝佳条件。为提升国内高寒整车测试市场占有率,呼伦贝尔市重点在牙克石市、根河市、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打造全国一流的智能网联汽车全季高寒测试中心。2022年至2023年冬季测试季,有超过40家企业、近千台试验车在呼伦贝尔进行冬季汽车测试。
同时,依托中国民航大学内蒙古飞行学院,呼伦贝尔加快临空产业园建设,积极发展极寒环境航空耐冷测试,与中国商飞深入合作,携手打造飞机、仪器、装备耐寒测试基地。
一业兴、百业旺。乘着“十四冬”的东风带来的热度,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发展、农牧业增量增质发展、新兴产业集约集聚发展、生态产业乘时乘势发展、传统产业创新创优发展,冰雪之城热力十足。
升温度,冬运之城暖意盈怀
此刻,热度飙升的呼伦贝尔正释放出浓浓暖意。
“小雪团儿”接受专业的培训、实战演练,争取以最饱满的状态服务“十四冬”;离“十四冬”场馆较近的社区工作人员每周都要对场馆附近进行巡检,及时处理路面损坏、乱堆乱放等问题;公交车司机们积极参加驾驶员安全行车和服务质量培训……
人人努力当好热情周到的东道主、冰雪运动发展的宣传员、文明风尚的示范员、奉献“十四冬”的服务员,冰雪盛会将呼伦贝尔220余万各族干部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展现出这座城市的担当与魅力。
“十四冬”是一次对城市的全面检验,也是对城市的一次全面提升。在数年的筹备中,呼伦贝尔始终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打造品质之城、温暖之城。
2022年以来,全市新建或改造主干道37条、打通断头路27条、改造摸黑路36条,市民出行更方便;市政道路和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配建率均达到100%;165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面铺开;实施新建热源、管网改造、夏季检修等16个项目。目前,基本实现旗市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完成中心城区重点区域120座智能公交电子站牌建设。
海拉尔区“六馆一湖”景区。
既完善基础设施,也注重精雕细琢。打造“15分钟文化惠民圈”,使城市风貌得以提升、城市文化标识被擦得更亮。打造呼伦贝尔古城休闲街区、“六馆一湖”等一批文化地标和冰舞秀、马术剧等精品文化产品,着力塑造形神兼具、内外兼修的品质城市。
变化的不止“面子”,更有“里子”。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呼伦贝尔用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
2023年1—10月份,全市涉及民生类支出完成322.94亿元,同比增长24.9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4.57%。
城乡低保保障标准继续提高,让困难群众生活有保障。为农牧民工追讨工资约43.63万元,有力地维护了农牧民工合法权益。
着力开展“用足政策扶企行动、扶持创业兴企行动、优化服务稳企行动、破难解困强企行动、招工聘人助企行动”五大行动,通过助企有效稳就业存量、扩就业增量、提就业质量。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冬运之城暖意盈怀。
满洲里
满洲里位于呼伦贝尔市西北部,西邻蒙古国、北接俄罗斯,可谓“一眼望俄蒙,鸡鸣闻三国”,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融合三国风情、荟萃多元文化的边境口岸城市。
满洲里边境旅游资源丰富,第五代国门建于2008年,是中国陆路口岸最大的国门,整体建筑风格为后工业时代风格。满洲里有世界唯一的套娃主题广场,有边境制高点——高达208米的北疆明珠观光塔和二卡国家湿地公园等等。(文字、图片由满洲里市委宣传部提供)
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
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位于海拉尔区,是一座地级国家二级综合博物馆,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特色博物馆。
馆藏文物70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共计209件(套)。馆内共设11个展厅,展出各类文物2866件(套)。2023年12月12日至2024年2月29日,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至晚八点。博物馆还设有文创、社教等服务功能区,是集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文化活动场所。随着“文博游”的兴起,该馆已成为呼伦贝尔城市文化的新地标。(董博)
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
呼伦贝尔市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自然景色优美,素有“中国驯鹿文化之乡”“桦树皮文化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美誉,是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敖鲁古雅系鄂温克语,意为“杨树林茂盛的地方”。如今,这里已成为呼伦贝尔市独特的集景区、居住区、行政区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道日苏木吉)
本文地址:https://www.uel.cc/article/01cb48331e8d53a010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