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21日电(赵秋玥)2月20日,阿里研究院主办的“数实融合的第三次浪潮”——2023新经济智库大会,邀请十余位来自学术界、产业界和咨询界的顶级学者、专家和企业家齐聚一堂,围绕“数实融合的第三次浪潮”这一话题,展开思想和观点的深度碰撞。
以下为陈果演讲主要内容整理——制造业应用信息技术并不是新话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计算机开始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到八九十年代,企业信息系统已经取得长足发展。但是,不同于此前的企业信息化,今天讲数实融合,不仅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更重要是企业应用数字化技术重塑各行各业、社会乃至国家经济。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发展体现了什么样的特色?
中国的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发轫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企业软件大约是2000年前后开始出现。中国企业数字化诉求十分迫切,且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就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超过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道路,快速变化的经济和管理环境下,大量企业依然快速提升。这个过程中,有望打造半标准化的企业数字化平台,并通过中国相对便宜的IT交付资源,形成独有的业务组合模式,实现企业的数实融合,最终打造出中国特色的数实融合。
数实融合需要企业和社会的双向努力
数实融合共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企业内部的数字化,第二个层面是通过平台衔接不同企业内部的数字化能力,即赋能前端,衔接全社会的价值链和价值网络,第三个层面是以平台为基础重塑商业和价值链。
从这三个层面来看,数实融合不仅是单体企业的数字化,更重要的是企业和社会的双向努力,全社会更好地协调生产关系和利益关系。今天倡导推动产业互联网发展,本质就在于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
EDI这个概念已经进入中国大概二三十年了,事实上中国很早就建立了数据交换的标准,政府也为推动这一工作做了不少努力,但是跨企业之间数据交换的效率仍然非常低。原因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因为整个社会的透明度和标准化问题。例如,传统商业模式下,消费品企业的渠道体系不透明,一个重要原因是渠道之间的利益是割裂的。所以尽管前些年阿里等提出了新零售概念,但是新零售对于企业来讲,不仅是用户从线下到线上,更重要的是企业如何实现渠道之间的利益打通,重新分配渠道利益。
对于企业来说,数实融合不仅是自身的数字化,机会还在于开放、连接和创新。企业开放链接社会资源,这种模式在国内越来越多。
以制造业的物流业务为例。传统制造业离不开物流,不管是原材料进场,或产成品分销到全国,过去可能要管理自有车队或外部运力,要做运输计划和调度,要管理运单、仓储物流,甚至还要做运费结算等等。今天,随着全社会数字化,企业的运输、运单都被数字化,从全社会层面来看,如果有一个中间的物流服务连接平台,对接企业的需求和外部的物流资源供给,这样企业的整个端到端的物流过程,从计划到执行,最后到支付,都可以实现数字化管理,进而实现数实融合的对接,讲实体制造业通过数字化平台,连接到开放的社会资源。
数实融合“通天塔”为何中国能实现
今年春节期间有部很火的电影——《流浪地球2》。电影中有一部能够从地面直达太空的通天电梯,非常震撼。这让我联想到“通天塔”的故事。之所以“通天塔”最终没有建成,是因为不同种族有语言差异,人与人沟通很困难。
从企业到产业到全社会的数实融合,其实是社会的利益重塑,有些类似建造“通天塔”。以医疗卫生领域为例,这个领域实现互联有很多环节,比如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医院与医院之间也互相不通。所以现在国家在大力倡导医联体,还有区域的医卫平台,希望能够打通医院和医院之间的数据。除了医院,药厂、政府都有自己的数字化的系统,还有像医药物流公司、健康险金融服务等参与方。
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系统,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需要各个平台之间像通天塔一样,不仅仅是协调语言沟通问题,更要协调利益问题。
本文地址:https://www.uel.cc/article/051551dad166516bbc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