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出行中,我们会发现红绿灯路口的等待时间变短了,甚至一路绿灯。这看似“随机应变”的交通信号灯背后隐藏着哪些看不见的数字技术?这些数字技术又是如何让城市建设变得更加“智慧”?近期,新华网对话浙江中控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控信息”)董事长、总裁赵鸿鸣,分享基础设施数智化建设背后的故事。
赵鸿鸣说:“基础设施涵盖交通、能源、环境等多个行业领域。每个行业领域的专业性都很强,运营要求高且复杂,服务品质与老百姓的切身体验息息相关。因此,基础设施数智化必须基于行业专业技术,面向实际运营需求,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系统,实现基础设施的安全、绿色、高效运行,切切实实地提升民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实实在在地创造价值。”
创立于1999年,中控信息致力于成为领先的基础设施数智化服务商,在“让城市更智慧,让生活更美好”愿景使命牵引下,二十多年来,中控信息一路见证并与中国智慧城市行业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我们正身处一个数字化迅猛发展时代,广泛分布在我们身边的基础设施,已从传统意义上由钢筋混凝土为主体构建的各类建筑、道路、地铁、水厂、管网等,逐步发展到了能更好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个有机智能体,数字化赋予了这些基础设施‘感知、思考、学习、反应’的能力。这就是我们国家近几年一直在提倡和着力构建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发展方向。”赵鸿鸣表示。
他提到,以杭州市为例,很多区域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升级改造,通过多元化的数字技术精准感知,路侧的边缘智能单元协同云端AI计算赋予了道路“自主思考”的能力,并将这些“思考结果”转化成交通组织和治理能力,指挥分布在道路上的红绿灯、可变车道指示牌、可变诱导屏等装置,让道路交通更有序、更安全、更畅通、更高效。目前,中控信息为杭州市近4000个路口提供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实现了交通态势的实时感知与区域智能调度优化,干道车流平均提速15%,110、120等应急通道提速50%以上,可靠保障了杭州市民的日常出行需求。
面对激烈的市场环境和全新的数字化、智能化机遇,赵鸿鸣认为中控信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多年深耕主营行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行业专业技术与知识;二是重视研发创新且持续投入,具有自主软件平台、行业应用及硬件产品;三是在专业技术和自主产品的支撑下,拥有领先的行业数智化解决方案;四是打造了一支复合型人才团队,研发创新与工程应用紧密衔接,具有很强的系统集成与交付能力。
如今,中控信息业务已覆盖城市交通、公路交通、轨道交通、水环境、建筑智能体、数智化平台和装备等多个领域。累计服务客户3300余家,遍及全国100多座城市、200多条高速公路、100多座水厂、30多条地铁线路、600多座地铁车站。作为参建单位获得国家建筑工程鲁班奖5项、国家优质工程奖3项、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2项。
在研发与技术创新方面,历经多年持续投入,中控信息已积累授权发明专利78项、获得软件著作权近550项,参与制定各类标准10项,作为牵头单位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12项,作为牵头单位获得浙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自主研发了eCityOS基础设施数智化平台、MetroView城轨综合监控系统软件平台、智能交通数智化装备等软硬件产品,不断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谈及为什么选择与华为合作,赵鸿鸣说主要有三点原因:首先,华为是国内企业的骄傲,世界500强,品牌优势明显。其次,华为的技术创新能力非常强,在5G、云计算、AI、安全可信方面技术优势明显,与中控信息的研发创新方向非常契合。第三,华为拥有全面的产品线和良好的平台和伙伴体系,而且坚持被集成,双方互补性非常强,合作是真正的互利共赢。在与华为合作的过程中,中控信息也切实感受到华为三方面的助力:一.强大的能力支撑,以AI能力支持为例,华为智能交通边缘ITS800-E被中控信息深度集成,叠加自主融合感知算法广泛应用于交通领域边缘计算场景,加速边缘智能装备自主创新。二.良好的商业环境,随着华为去年商业市场变革,有专人负责与中控信息的整体合作,从规则、秩序、激励、平台几个方面进行支撑,使得双方从过去的单个项目、单点的合作,发展到产品和解决方案上的合作。三.适销的产品和方案,中控信息基于华为推出的SDC相机(软件定义相机)构建了面向大交通领域的AI感知相机SupIPC,该系列产品可应用于城市交通、智慧高速等行业,适用于路口、隧道、高架、枢纽等多个场景。
本文地址:https://www.uel.cc/article/58e6992a946243742a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