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积极回应,转折来了!没人要打压游戏产业
惊弓之鸟的寓言大家都听过,但代价如此昂贵的惊弓之鸟,估计不多。
《网络游戏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昨天一经发布,整个游戏市场几乎炸了锅,游戏概念股更是应声而跌,各大游戏厂商几乎无一幸免。
整个游戏产业莫名奇妙经历了至暗的一天。估计连主管部门自己都没有想到,社会对于《意见稿》反应如此激烈,引发出如此广泛的争议与担忧。
这一条新规成为所有相关讨论中最受关注的一条,也是引发市场担忧的关键条款。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游戏产业的前景,真的如我们想的那么糟糕吗?版署出台《意见稿》是否被过度解读了?
我们需要了解此次《意见稿》发布的背景。
在2019年废止了《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之后,版署全权负责游戏行业监管的大背景下,其实的确需要制定新的法规接替《暂行办法》。在这期间,随着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完成,830游戏新规落地效果显著,都意味着《意见稿》已经到了需要启动的时机,以此能补位《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最重要的,在大家解读时候,似乎忽略了目前它本身还只是草案征求意见稿,并不是已经出台。也就是说,根据社会反馈意见,其中依旧存在很大的调整空间。
只是谁也没想到,意见稿一经发出就引发了市场悲观看空情绪,导致股市的下跌。
在当日《意见稿》引发上市公司股价大震荡之后,版署随后又迅速公布了今年第三批次进口游戏版号,虽然并没有止住股市下跌趋势,但这种为行业放出重大利好消息,安抚当下过度担忧情绪的意味非常明确。也就是说,相关部门也许对于当前的市场情绪有些过于乐观的判断,但是并不想因为《意见稿》而引发整个市场的动荡,所以迅速的开始释放出了安抚手段。
更需要注意的是,在公布意见稿的第二天,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就迅速回应了关切,澄清外界误解。这其实也是比较少见的,足见《意见稿》对外部声音的重视和积极回应的态度。
简单来说,就是这次的《意见稿》,主打一个听劝,
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年初至今,国家新闻出版署共下发930个游戏版号(含58款进口游戏),数量已经超过2022年的579个和2021年的748个,数量有望达到1000个。从这个数据增量上来看,国家对对于游戏产业的态度,也并不是市场上担忧的越来越收紧的趋势,而是越来越规范化。收紧和规范,不可混为一谈。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除了令市场热议的第十八条,这次的《意见稿》中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篇幅占比很大,覆盖整个第四章从37到44条;同时涵盖了近期监管措施的变化,如对【随机抽取】做出明文规定等,这种规范行业发展的相关规定,长远来看,其实是非常有益于游戏市场的健康发展的。
目前的《意见稿》还只是出于征集意见阶段,引发热议的十八条,尤其是当中关于限额的问题,其实我们还无法确认最终具体呈现细节,但这个限额无非就是单次消费限制或者年度总额消费限制两种方式,根据版署的积极回应来看,一刀切的可能性并不大。也可以合理推断,最终有可能会是根据不同游戏类型,进行不同的限额。
短期来看,限额的确会对一些免费游戏、道具付费模式的国内游戏公司在营收上带来一定影响,但是,游戏公司也可以采取低价多销的策略进行一些应对,虽然一时会对营收造成重击,但是根据《2023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今年中国游戏产业产值首次突破3000亿,用户规模达6.68亿,人均年游戏消费仅400元人民币,限高应该不可能低于这个数字。所以影响未必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这对于热衷氪金的玩家们可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对普通游戏玩家们来说,反而更能享受到游戏的公平性和趣味性,毕竟,哪个普通玩家不希望氪金玩家都离自己远点呢?
总而言之,对于《意见稿》引发的这场风波,我们其实不必过于担忧,毕竟它还在征集意见阶段,在2024年1月22日截止时间之前,大家都可以对《意见稿》进行合理的反馈,而从版署的反应来看,外部的声音一定会受到重视,从意见稿到最终版还需要一个谨慎的过程。
所以,大家对游戏产业的前景担忧可以理解,但大可不必过度解读。打压游戏行业的说法,可以休矣。
原文标题:官方积极回应,转折来了!没人要打压游戏产业
SIAV深圳音响展,这些新品一定要看!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专访拜雅beyerdynamic大中华区总经理李祥推陈出新,扎根中国,直面市场新需求!
眼动追踪是创建元宇宙不可或缺的一环
专访OPPO研发团队:AR是未来趋势
本文地址:https://www.uel.cc/article/a1b6848d421fded0c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