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70周年。纵观70年历程,在几辈人的不懈努力下,中国汽车工业历经风雨,阔步向前,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蜕变。如今,借助在新能源领域的“换道超车”,我国汽车产业正迈向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车企加速海外市场布局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为打造世界级品牌奠定基础。与此同时,绿色出行、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大势所趋,中国新能源汽车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在国际市场逐渐建立起口碑与信任,推动中国汽车品牌的影响力向全球渗透,为加快汽车产业国际合作、帮助各国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即将运往全球销售市场的中国汽车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11月我国汽车出口441.2万辆,同比增长58.4%。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109.1万辆,同比增长83.5%。中国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王侠认为,照此趋势来看,2023全年汽车出口规模突破500万辆大关基本已成定局。
日本共同社12月28日也援引最新数据报道称,今年1-11月日本汽车出口量为399万辆,虽然12月的出口数据尚未公布,但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预计将超过日本,首次问鼎汽车出口全球第一。
近年来,我国汽车出口量实现接连突破。继2021年、2022年相继成为世界第三、第二之后,2023年一季度及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均排名世界首位。
中国汽车在码头等待装车
作为领航自主品牌出海浪潮的范本之一,吉利深耕电动化,搭建全体系产品框架。从早期的几何、领克的新能源转型,到推出全新纯电品牌极氪、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吉利银河。不仅如此,吉利还推出首个空间导向型纯电基础架构SOA,将中国汽车企业从产品出海推向技术出海新阶段。
江汽集团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海的又一先行者,以聚焦用户思维,重构海外品牌传播体系,塑造用户喜闻乐见、积极向上的品牌文化符号为导向,江汽集团走出了一条“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发展之路,助力汽车出口规模迈上新台阶。
汽车生产线(资料照片)
在过去一年,中国车企一方面深耕东南亚、中东、俄罗斯、南美、亚非等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市场,另一方面加快以欧洲、北美为代表的海外新能源市场布局。与此同时,跨国并购、建设海外生产基地、设立全球研发中心、铺开销售网点、开展海外品牌宣传等消息频传,本地化生产趋势愈发明显。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董扬认为,中国车企从过去的整车出口,到如今在当地建厂,并实现零部件、服务本土化落地,这是中国汽车在“产品、技术、人才、管理”全产业链输出的体现。
汽车生产线(资料照片)
事实上,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愈发显现也吸引了海外资本的关注。2023年7月,大众增资小鹏,奥迪牵手上汽,自主品牌的逐渐强大使其在与外资品牌的合作中拥有了更多话语权;2023年10月,Stellantis集团与零跑汽车成立合资公司,中国车企可发挥成本效益和电动化自研技术优势,同时借助大型跨国汽车集团成熟的渠道、资源、服务体系,打造出口、销售及生产一体化的纵深布局。
30多年前,为了尽快追赶、融入全球产业体系,中国汽车通过合资实现“市场换技术”。如今,这一方向正在调转。在智能电动化的趋势下,中国汽车品牌利用“技术换市场”打开了“反向合资”的出海新思路。
可以看到,从简单的出口贸易模式逐渐发展为投资建厂的本地化生产模式,再到与国际汽车品牌巨头合资开拓海外市场,中国车企“走出去”有了更多的发展方向。
车企出海,有风景,亦有风浪。国内外消费习惯差异、当地法律法规差异、汽车及零部件认证标准差异等一系列挑战凸显,为中国汽车企业海外业务发展带来了重重阻碍。
尤其是当下欧美市场出现产业链、供应链本地保护的趋势下,中国汽车出海不能只追求销量,还应追求共创、共赢,以开放融合的姿态,在全球分工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全球化很难,政策多样,但方法很简单,就是跟最好的公司合作,全球问题需要全球合力。”Stellantis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唐唯实说。
挪威奥斯陆车展的中国汽车(资料照片)
中国车企在产品力、反应速度、成本控制等方面构筑的优势逐渐被全球产业界广泛认可。然而,如何将这些能力优势转化为市场份额和利润优势,无疑也是中国车企必须破解的难题。
目前,中国汽车出海已完成早期的经验积累,从长期来看,车企出海还需“进化”——通过构建和巩固海外本土化合作生态,完善价值链环节的海外建设,多管齐下推动中国车企向高质量出海挺进。
中国从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发展到即将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的“领头羊”,这是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的重要一步。随着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主导地位日益上升,中国正成为行业的引领者和风向标,并有望在未来进一步塑造电动汽车产业国际新格局。(文/王梦冉)
本文地址:https://www.uel.cc/article/cf4dbf07a26516dd1c6c.html